昨天上午10点半,杨大伯要出院前,李兰娟院士亲自赶到病床前和他告别。 李院士笑容满面,双手紧握杨大伯的手,“今天脸色不错嘛,我说过要尽量让你早点康复出院的,今天可以兑现了!”
杨大伯也握住李院士的手久久不放,“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啊。”
昨天下午,躺在市中医院康复病房的杨大伯,头发稀疏,瘦得皮包骨,但脸色还算红润,两眼炯炯有神。两个鼻孔都插着管,一套连接氧气瓶,用来呼吸,另一套通向胃部,营养液从这里流淌进去。
杨大伯可以开口讲话,但是喉咙里只能发出沙哑的气声。他兴致蛮高,可每次开口还没说几句,就被旁边的老伴微笑喝止,“停!”“不要再说了!”“好好休息!”
过去一个多月,杨大伯几乎是杭州人心目中对H7N9禽流感一战的主要标志人物,他和老伴,这对结婚将近40年的杭州夫妻也差一点经历了生死别离。
3月中旬的一天,杨大伯去后市街家附近的菜场买来两只鹌鹑,亲自下厨红烧,给得感冒的老伴换换口味。一周后,他高烧发到39℃多,连着在社区医院挂了几天盐水,不见好转。那时全世界也没几个人听说过H7N9禽流感这回事情。
3月31日,病情危重的杨大伯被推进杭州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同一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两人已经死亡。这种闻所未闻的新型病毒以前只在禽类身上有过,在人身上出现并且致死,放在全球也是第一次。
4月2日,杨大伯从市中医院转入浙大一院时,正式身份还是“重症肺炎”病人。
4月3日,浙江省卫生厅首次通报省内首发的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38岁的江苏太仓厨师洪某已于5天前死于萧山一家医院,从发病到离去只有短短20天。另一例就是杨大伯,当时他呼吸严重衰竭,病情极其危险。从那天起,杨大伯、新病毒H7N9、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成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杨大伯买过鹌鹑的那家菜场也因为很快检出H7N9病毒而被人们议论纷纷,神秘的新型病毒让许多人惊慌失措。
杨大伯住进浙大一院最高等级的传染病房,医院抽调了最强的医护力量,12位医生12位护士三班轮换全天候监护。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亲自指挥,浙大一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率多位专家会诊。